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沒有四肢,沒有左眼,右眼的視力只有0.3,沒上過學,但參加過上百次戰斗,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動過47次手術的特等傷殘軍人,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戰,向人生挑戰,他就是被譽為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朱彥夫。
目錄
1簡介
2生平
3個人精神
4個人評價
5自傳簡介
6當代中國保爾---朱彥夫
1簡介
很多人對朱彥夫的了解,始于他33萬字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一位沒有四肢,沒有左眼,右眼的視力只有0.3,沒上過學,但參加過上百次戰斗,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動過47次手術的特等傷殘軍人,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戰,向人生挑戰,他就是被譽為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朱彥夫。
2生平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他從小家貧如洗,14歲時就毅然參了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后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斗。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最后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當他在長達幾十天的昏迷中醒來的時候,已是躺在西安陸軍醫院的病床上。他這才發現自己已沒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敵人討回殘臂殘腿!他悲痛欲絕。這時,他期待比一場戰斗的勝利更震動人心的戰歌。 同志們,記得高爾基說過:艱苦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師。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倒下去,有的人退縮了;而有的人,他沖上去,戰勝了困難,征服了挫折。這樣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朱彥夫在戰場上是個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戰爭這個雕塑大師,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莊嚴、顯赫。正義戰爭這透視人類心靈的窗口,又把沂蒙山堅忍不屈、慷慨無私的品格,展現到了極致。然而,沂蒙山畢竟是沂蒙山。張家泉是個小山村。四面群山環抱,前面有南珠山,后靠紅崮山,東臨油簍崮,西接百草關。真是邁步腳蹬山,出門眼朝天。朱彥夫回到山溝里,才知道全村許多戶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當響。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弗洛伊德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不斷搏戰的過程。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斗。他終于成為勝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著雙拐,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著大干苦干,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溝里,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 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朱彥夫在村支部書記崗位上,經過二十五個春秋,終于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黑格爾說過:“生命是最真實的東西,它比星星更高級,比太陽更高級。”星星是燦爛的,太陽是輝煌的,比星星太陽更燦爛輝煌的是人的生命力。要創造輝煌的人生,就應當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朱彥夫以對“使命”的執著、對命運堅韌的抗爭,以悲壯的形式,超越自我的人生極限,又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精神文明建設的凱歌! 1987年5月,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彥夫。老首長鼓勵他把當年在戰場上親眼目睹的我軍英勇作戰的情況寫出來,把重殘后信念不倒、意志不減的精神寫出來,以緬懷先烈,教育后人。聽過他報告的人,也都紛紛要求他寫書。首長的鼓勵,同志們的關懷,他心中又燃燒起一團圣火。他想,用熱血和苦難譜寫的歷史,往往更能震古鑠今,搖魂蕩魄。當聽說朱彥夫要寫書,有的人說,看書都有困難,寫書談何容易?!可是,朱彥夫對自己不喪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窮水盡的絕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戰功是必然的,當然要花費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當年,他在部隊常聽說,不怕飛機大炮,就怕總結報告?,F在,一部巨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科書,開始動工了。這是一次古今中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寫作!朱彥夫的寫作,是用嘴咬著筆與用殘臂夾著筆交替寫作。夏天寫,蚊蟲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寫十幾個字,口中的涎水,頭上的汗水,磨破的殘臂上的血水,順筆流下來,濕透了稿紙;冬天寫,雙臂麻木了,筆掉在床上,仍無知覺,劃拉半天,才發現沒寫上一個字。該吃飯了,妻子喊了好幾遍,他充耳不聞,睡覺了,夢里還構思情節。有一次,他喊叫著沖殺出家門,被家人拖回來,他趕緊抱筆又寫起來。為了回憶一個情節,他會不吃不喝呆上一兩天;為了一個詞句一個字,他搬來字典、詞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爛了四本;光書稿紙,用了夠半噸。就這樣,朱彥夫支撐著特殘、多病的身軀,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將一部飽蘸著激情、飽蘸著熱血、激蕩著共產黨人浩然正氣的生命之作——33萬字的《極限人生》,捧給了世人。
3個人精神編輯
魯迅說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而朱彥夫,又是這所大學中災難最為深重的人。 是他,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在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是他,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不依賴別人照顧,靠頑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學會了生活自理和文化知識;是他,為了改變家鄉的貧困落后面貌,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是他,在近半個世紀里,拖著一雙假腿,在大江南北,留下他作革命傳統報告的深深的腳印,留下他撒播精神文明火種的音容笑貌;是他,一天學沒上過,用汗水、淚水、血水,用赤心,用生命,寫下了33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是他,靠對黨的堅定信念,靠對黨的無限忠誠的精神,譜寫了一曲美的人生價值的奉獻之歌! 同志們,朋友們,什么叫美?朱彥夫用自己的實踐,回答了美的概念,唱了一首最美的歌,寫了一首最美的詩,給共產黨員做了一份美的答案:美,就是給予;美,就是奉獻!美,就是“要求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美,就是“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是血”。正是靠這種“美”,我們用小米加步槍,趕走了兇惡的日本強盜;正是靠這種“美”,我們穿草鞋的軍隊,打敗了美式飛機和大炮武裝的國民黨軍隊;正是靠這種“美”,我們的“鐮刀和鐵錘”才飄揚在世界的東方和太平洋的西岸!
4個人評價
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書名——《極限人生》,并親筆為朱彥夫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中共山東省委的一位領導說:“朱彥夫就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1996年9月4日,山東省民政廳做出“關于在全省民政系統和優撫對象中開展向朱彥夫學習活動的決定”;11月6日,中共山東省委做出“關于開展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同志們,朋友們,中國的保爾——朱彥夫,像一面鮮紅的旗幟,是一座用鋼鐵鑄成的人生價值的豐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讓我們以朱彥夫同志為學習的楷模,牢記江總書記“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勇于創造、自覺奉獻”的四句話,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5自傳簡介
這是一部以作者為生活原型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石癡在朝鮮二五O高地阻擊戰中身負重傷,口渴如焚,昏迷中將自己被打出掛在臉上的左眼球吞進了肚里?;貒?,他被截去四肢,成為一個沒腳沒手的“肉轱轆”。但他沒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運的挑戰,毅然離開榮軍休養院回村鍛煉生活自理能力。犧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駭,演出了一場“打鬼”鬧劇。從小和石癡訂了親的方巧蘭,新婚之夜發現了石癡隱秘處的傷情,嚇得赤身裸體跑出洞房一去不遠。療養院護士李艾榮沖破世俗的束縛,勇敢地和石癡結合,甘愿終世照顧他。后來,石癡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他克服殘軀帶來的種種不便,頂著各種流言蜚語的中傷,帶領群眾改變了家鄉貧困面貌,并幾經磨難,寫出了幾十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
作品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人物生動,富有沂蒙特色,很難使人想象出自一位一天學沒上過的四肢全無的人之手!全書始終貫穿著求生、拼搏、奉獻這條主線,透著一種不屈的信念和力量。
6當代中國保爾---朱彥夫編輯
中國幾代人都知道有一部書,書名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保爾??虏旖?。 但,你知道當代中國的保爾嗎?他為保衛共和國而失去雙手雙腳,一只眼失明,另一只眼只有零點幾的視力。他用殘疾的身軀,拼搏一生,在和平歲月,再創輝煌,晚年又寫出了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 他70多年的生命,跨越國度,跨越世紀,精神世界豐富,是一部傳奇,可與當年保爾•柯察金媲美而毫不遜色。 他就是朱彥夫。 當代保爾朱彥夫的故事,令人蕩氣回腸。他使人相信,世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