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科技儲糧

              房式倉谷物加濕調質通風的試驗報告2005

              時間:2012-03-23 08:25  瀏覽:427

                  近年來隨著四項儲糧新技術的普遍推廣和應用,特別是機械通風的使用,不但解決了秋冬季節儲糧的結露問題,而且在高水分糧的安全儲藏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平均14.5%左右水分的小麥,在經過降水通風處理后,完全可以達到安全水分之內。但是,新入庫糧食在經過降水通風處理后,水分散失比較嚴重,雖然對糧食的安全儲存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對企業來說卻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庫存3000噸的小麥倉按入庫水分13.0%,出庫水分12.0%來計算,整倉糧食僅水分損失就虧量30噸,按現市場糧價計算約4萬多元。對此,需要對所輪出的糧食在出庫前進行加濕調質,將原來在降水通風過程中損失掉的水分重新加到糧食中去,以降低企業在輪換過程中因糧食水分損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針對這一情況,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首次引進由美國Arm Strong公司生產的谷物加濕保質專用設備,試用于小麥的調質通風過程
              中,通過實驗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一.試驗方法

              1.材料。試驗倉房為房式倉,長40米、寬20米,總體積6933立方米,倉容3000噸,存糧3100噸。試驗糧食為2002年9月入庫的硬質冬
              小麥,水分10.3%,雜質1.0%,倉溫24℃,平均糧溫從上到下依次為21.2℃ 、7.7℃ 、4.7℃ 、8.5℃

              2.設備。通風裝置為7.5kw離心風機3臺,6套直徑為60厘米、長3-5米的風套,一機兩道的地上籠通風道。加濕設備為Arm Strong公司
              研制的加濕器3套,附帶15kw、壓力為0.8mpa、排量為2.8m3/min的空壓機一臺,7.5kw、壓力為1.25mpa、排量為0.72m3/min的空壓機
              一臺。

              3.方法。

              布置檢測點:從上到下分5層,間距為1米,檢測各點通風前的原始水分。

              連接設備:依次連接好風機→加濕器→通風口→糧堆→糧面,并將水源和氣體導管按指定位置連接好。

              設備運行:將空壓機和高壓水源依次打開,待各儀表數據達到要求后,打開加濕器,并調節好出風口空氣濕度,最后用風袋和通風口
              連接起來。將入風口用風袋和加濕器連接起來,打開風機將濕潤空氣壓入糧堆內。

              通風方式:采用間歇式通風,因小麥吸收水分需要一個過程,故連續加濕通風15小時后要停止加濕,繼續通自然風2小時左右,以保
              證底層糧食水分的均勻性,防止局部水分過高,然后再停止通風7小時左右,讓水分充分吸收到糧粒內部。

              停止通風:采用間歇式通風連續工作6天,待檢測結果達到預定值后,所有設備停止運行,調質通風結束。

              4.參數設置與檢測。

              出風口濕度為手動控制,一般在90%左右。設備開啟前及開機后每24小時,由電腦全面檢測打印糧溫及倉內外溫度和濕度,在加濕過
              程中隨時注意糧溫變化,防止出現發熱霉變現象。在通風前測定各檢測點原始水分,后每工作12小時檢測一次各點水分變化情況,保
              證糧食水分在安全水分內,確保儲糧安全。

              二.試驗結果和幾點需要討論的問題

              試驗從8月26日下午3點開始到9月1日下午1點半結束,累計工作83小時,總耗能3380kwH,糧食水分達到12.0%,平均上升1.5個百分點
              。預計整倉糧食增重45噸左右,增濕效果顯著,達到預期目的。

              通過對糧溫及糧食水分的檢測及跟蹤檢測發現,糧溫正常、糧情穩定,水分沒有反彈下降的趨勢。調質加濕后,糧食籽粒飽滿、色澤
              鮮艷,不僅改善了小麥的加工工藝品質,而且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幾點需要討論的問題:

              1. 加濕時間的安排。調質通風開始,由于糧食水分較低,糧粒對水分的吸附較快,在采用間歇通風時應適當延長加濕時間。調
              質通風后期,由于糧堆底層水分升高,糧堆空隙度減小,糧層阻力增大,濕空氣向上滲透的速度降低,水分梯度增大,所以應適當延
              長通入干空氣的時間,使小麥水分有個平衡的過程,減小水分梯度,確保儲糧安全。

              2. 溫度、濕度的選擇。通風時進入糧堆的空氣溫濕度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太低,糧粒對水汽的吸附較慢,使通風時間延長
              ,造成通風費用的增加。溫濕度太高,則會造成界面糧食水分的明顯增高和溫度升高,影響了糧食的安全儲存,另外還會造成糧層阻
              力增大,影響調質通風的效果。

              如果調質通風的目標是使小麥水分提高1%,則溫度和相對濕度應選擇20℃-25℃和80%-90%為宜。

              3.通風方式的選擇。本次通風采用上行壓入式通風,由于本次通風所用的加濕設備,對水的霧化效果比較好,出風口的空氣濕度可以
              手動控制在即時的大氣濕度到100%之間,所以選擇了比較簡單易操作的上行壓入式通風。理論上,采用下行吸出式通風較上行壓入式
              通風效果要好。因為上行壓入式通風,糧食水分從底層開始增加,這樣不利于糧情檢測,且出現意外情況不易處理。另外上行壓入式
              通風,濕空氣與糧堆的接觸面只局限于風道表面,這要比糧堆表面小的多,從而影響通風效果。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哪種效果更好,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摸索。

              4.調質通風時機的選擇。糧粒吸濕后生命活動增強,呼吸旺盛,釋放熱量,使糧溫升高,不利于糧食的安全儲存。另外,調質后糧粒
              內酶活性增強,消耗干物質,不利于長時間儲存。所以調質通風應盡量選擇在短時間內即將出庫的糧食為宜。

              5.谷物加濕調質在國內應用剛剛起步,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如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糧種等制定出較準確的溫
              度、濕度參數和通風方法,以便于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天天艹人人舔天天干,校花喂我乳我脱她奶罩图片视频,插射在线精品视频,扫日韩一级性爱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