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做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產能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產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農民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社會治理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破解“三農”難題,必須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激發億萬農民創新創業活力,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加快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奔小康,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進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不斷強化政治和組織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