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利天氣影響,今年新小麥產量和質量受到考驗,市場對新麥生產形勢的擔憂增加。當前,小麥市場進入相對敏感的時期,市場擔憂會否阻礙小麥價格的下跌進程尚待觀察。
國內小麥價格在經歷4月份快速大幅回落后,進入5月份以來,價格下跌速度有所放緩,幅度有所收窄,但由于供給充足而需求不旺的市場壓力依然較大,小麥價格整體穩中走弱的態勢依舊。
新麥生產遭遇不利天氣挑戰
依照往年經驗,南方產區小麥5月下旬將會進入收獲期,黃河以北小麥收獲將在6月上旬以后。這一時段正值冬小麥進入質量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不確定的天氣因素、極易高發的病蟲害都會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
據了解,今年以來主產區新小麥生產持續面臨不利天氣的考驗。從初春的旱情到清明前后的倒春寒,再到目前赤霉病及爛麥頭疾病的發生,新小麥生長可謂一波三折。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段時間江淮、黃淮冬麥區降水顯著多于常年,并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將加重赤霉病發生與流行,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威脅。
近日,農情遙感監測顯示,與5年平均值相比,今年冬麥主產區有25.6%的小麥長勢較差,魯西北、冀南、豫北比較明顯,小麥優良比例僅為2.5%。尤其前期倒春寒,氣溫偏低使得部分地區小麥出穗率不高,對未來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整體看,今年小麥減產的概率或增大。
也有市場機構認為,盡管主產區小麥遭遇不利天氣影響,總體影響不是很大。截至5月4日,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2%和75%,與上周相比均增加1%。河北、山東、江蘇一類苗比例高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河南、山西、安徽一類苗比例低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新疆與上年持平、低于近5年同期,四川高于上年、與近5年同期持平。由于今年小麥種植面積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預計新小麥產量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依筆者之見,距離新麥收獲仍有一段時間,目前定論今年新季小麥的豐歉為時尚早,生產形勢的發展仍需時間來判定。市場對新麥生產形勢的擔憂雖會對市場產生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估計接新前小麥市場整體走弱的行情不會改變。
麥價跌幅較前期有所放緩
進入5月份以來,小麥市場基本面變化不大,整體依舊延續供強需弱的市場局面。由于各地小麥價格在前期出現大幅下跌,近來下跌速度有所放緩。特別是2017年產小麥由于市場糧源殆盡,且質量較好,制粉企業又存在剛性需求,部分地區價格小幅反彈。
當前,山東德州某大型制粉企業2017年產普通小麥收購價為2480元/噸,較月初上漲20元/噸;河北邢臺某大型制粉企業2017年產普通小麥收購價為2510元/噸,較月初上漲10元/噸。目前2017年產普通小麥收購價較以前年份陳麥高出50~70元/噸。由于當前政策性小麥拍賣及儲備糧輪出均以2014~2016年產小麥為主,流通市場質優小麥數量有限,為保證面粉質量,制粉企業對價格較高的2017年產小麥也是基本認可的。
值得關注的是,受專用粉消費處于淡季、制粉企業消化優質小麥庫存速度較慢的影響,近來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下滑幅度較前期放大。
理性應對未來小麥市場
當前小麥市場正處于“辭舊迎新”之際,各市場主體應以理性的心態應對。夏收前受供強需弱的市場格局制約,麥價穩中趨弱的預期已幾無分歧,問題是夏收前陳小麥價格還有多大的回落空間。筆者認為,接新前小麥價格仍將穩中走弱,大幅度下跌的幾率不大。
目前小麥市場糧源已經不多,部分地區儲備小麥輪換出庫接近尾聲,政策性小麥拍賣已成為市場供給的主要渠道。盡管國家小麥銷售底價再次進行了下調,但由于前期小麥市場價格跌幅較大,政策利空已逐步消化。目前普通小麥到廠價已基本與拍賣糧到廠成本持平,政策性小麥進廠成本將對市場價格形成支撐。
由于目前國家小麥拍賣基本以2014~2016年產小麥為主,部分小麥由于儲存期較長,質量不高,為保證面粉質量,面粉加工需要用高質量的小麥摻混使用。而2017年產小麥質量較好,儲存時間較短,制粉企業對其依賴性較強。市場普遍預計,由于流通市場2017年產小麥數量有限,市場剛性需求將抑制麥價深度下跌。
按照慣例,天氣對小麥生長形成決定性影響的時間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即小麥進入大面積成熟期與收獲期。由于今年新麥生產仍面臨不利天氣的考驗,市場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距離新麥上市時間已經不多,建議各持糧主體合理安排好糧源出貨節奏,抓緊時間售糧。
制粉企業考慮到新麥加工有一個后熟期的過程,可按照以銷定購的策略適量采購部分小麥,以維持正常的生產所需。
由于國家下調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市場對新麥上市價格的預期普遍不高。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小麥總體收購量或低于上年,托市啟動區域或少于上年。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性較大,山東或局部啟動,河北啟動托市的難度較大。
筆者認為,今年夏收前小麥市場壓力較往年偏重,夏收形勢亦較往年復雜,不過,政策性收購對市場的引領作用不會改變,順政策、順市場而為將是不二選擇。
文章來源:中國小麥網
國內小麥價格在經歷4月份快速大幅回落后,進入5月份以來,價格下跌速度有所放緩,幅度有所收窄,但由于供給充足而需求不旺的市場壓力依然較大,小麥價格整體穩中走弱的態勢依舊。
新麥生產遭遇不利天氣挑戰
依照往年經驗,南方產區小麥5月下旬將會進入收獲期,黃河以北小麥收獲將在6月上旬以后。這一時段正值冬小麥進入質量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不確定的天氣因素、極易高發的病蟲害都會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
據了解,今年以來主產區新小麥生產持續面臨不利天氣的考驗。從初春的旱情到清明前后的倒春寒,再到目前赤霉病及爛麥頭疾病的發生,新小麥生長可謂一波三折。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段時間江淮、黃淮冬麥區降水顯著多于常年,并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將加重赤霉病發生與流行,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威脅。
近日,農情遙感監測顯示,與5年平均值相比,今年冬麥主產區有25.6%的小麥長勢較差,魯西北、冀南、豫北比較明顯,小麥優良比例僅為2.5%。尤其前期倒春寒,氣溫偏低使得部分地區小麥出穗率不高,對未來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整體看,今年小麥減產的概率或增大。
也有市場機構認為,盡管主產區小麥遭遇不利天氣影響,總體影響不是很大。截至5月4日,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2%和75%,與上周相比均增加1%。河北、山東、江蘇一類苗比例高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河南、山西、安徽一類苗比例低于上年和近5年同期,新疆與上年持平、低于近5年同期,四川高于上年、與近5年同期持平。由于今年小麥種植面積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預計新小麥產量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依筆者之見,距離新麥收獲仍有一段時間,目前定論今年新季小麥的豐歉為時尚早,生產形勢的發展仍需時間來判定。市場對新麥生產形勢的擔憂雖會對市場產生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估計接新前小麥市場整體走弱的行情不會改變。
麥價跌幅較前期有所放緩
進入5月份以來,小麥市場基本面變化不大,整體依舊延續供強需弱的市場局面。由于各地小麥價格在前期出現大幅下跌,近來下跌速度有所放緩。特別是2017年產小麥由于市場糧源殆盡,且質量較好,制粉企業又存在剛性需求,部分地區價格小幅反彈。
當前,山東德州某大型制粉企業2017年產普通小麥收購價為2480元/噸,較月初上漲20元/噸;河北邢臺某大型制粉企業2017年產普通小麥收購價為2510元/噸,較月初上漲10元/噸。目前2017年產普通小麥收購價較以前年份陳麥高出50~70元/噸。由于當前政策性小麥拍賣及儲備糧輪出均以2014~2016年產小麥為主,流通市場質優小麥數量有限,為保證面粉質量,制粉企業對價格較高的2017年產小麥也是基本認可的。
值得關注的是,受專用粉消費處于淡季、制粉企業消化優質小麥庫存速度較慢的影響,近來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下滑幅度較前期放大。
理性應對未來小麥市場
當前小麥市場正處于“辭舊迎新”之際,各市場主體應以理性的心態應對。夏收前受供強需弱的市場格局制約,麥價穩中趨弱的預期已幾無分歧,問題是夏收前陳小麥價格還有多大的回落空間。筆者認為,接新前小麥價格仍將穩中走弱,大幅度下跌的幾率不大。
目前小麥市場糧源已經不多,部分地區儲備小麥輪換出庫接近尾聲,政策性小麥拍賣已成為市場供給的主要渠道。盡管國家小麥銷售底價再次進行了下調,但由于前期小麥市場價格跌幅較大,政策利空已逐步消化。目前普通小麥到廠價已基本與拍賣糧到廠成本持平,政策性小麥進廠成本將對市場價格形成支撐。
由于目前國家小麥拍賣基本以2014~2016年產小麥為主,部分小麥由于儲存期較長,質量不高,為保證面粉質量,面粉加工需要用高質量的小麥摻混使用。而2017年產小麥質量較好,儲存時間較短,制粉企業對其依賴性較強。市場普遍預計,由于流通市場2017年產小麥數量有限,市場剛性需求將抑制麥價深度下跌。
按照慣例,天氣對小麥生長形成決定性影響的時間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即小麥進入大面積成熟期與收獲期。由于今年新麥生產仍面臨不利天氣的考驗,市場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距離新麥上市時間已經不多,建議各持糧主體合理安排好糧源出貨節奏,抓緊時間售糧。
制粉企業考慮到新麥加工有一個后熟期的過程,可按照以銷定購的策略適量采購部分小麥,以維持正常的生產所需。
由于國家下調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市場對新麥上市價格的預期普遍不高。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小麥總體收購量或低于上年,托市啟動區域或少于上年。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性較大,山東或局部啟動,河北啟動托市的難度較大。
筆者認為,今年夏收前小麥市場壓力較往年偏重,夏收形勢亦較往年復雜,不過,政策性收購對市場的引領作用不會改變,順政策、順市場而為將是不二選擇。
文章來源:中國小麥網